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(别名:妊娠性肝内胆汁郁积 英文:icp)是妊娠中、晚期特有的并发症,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,该病对妊娠最大的危害是发生胎儿突然死亡。该风险与病情程度相关。本病具有复发性,本次分娩后可迅速消失,再次妊娠或口服雌激素避孕药时常会复发。icp发病率0.8%~12.0%,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,国内上海和四川省发病率较高。
[详细]
妊娠胆汁淤积症常表现为瘙痒,另外还有其他体征。几乎所有患者首发症状为孕晚期发生无皮肤损伤的瘙痒,约80%患者在30周后出现,有的甚至更早。瘙痒程度不一,常呈持续性,白昼轻,夜间加剧。瘙痒一般先从手掌和脚掌开始,然后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,甚至可发展到面部,但极少侵及黏膜。这种瘙痒症状平均约3周,亦有达数月者,于分娩后数小时或数日内迅速缓解。
[详细]
治疗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,恢复肝功能,降低血胆酸水平,重点是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,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并采取相应措施。适当卧床休息,取左侧卧位,以增加胎盘血流量,给予间断吸氧、高渗葡萄糖、维生素类及能量合剂,既保肝又可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性。定期复检肝功能、血胆酸、胆红素。腺苷蛋氨酸是治疗icp的首选药物。该药可防止雌激素升高所引起的胆汁
[详细]
病因尚不清楚,可能与女性激素、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。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增加,雌激素可使na+-k+-atp 酶活性下降,导致胆酸代谢障碍;雌激素可使肝细胞膜中胆固醇与磷脂比例上升,流动性降低,影响对胆酸的通透性,使胆汁流出受阻;雌激素作用 于肝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,改变肝细胞蛋白质合成,导致胆汁回流增加。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可能导致icp的发生。
[详细]
妊娠胆汁淤积症的主要后果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,产科处理的目的应是使胎儿顺利足月分娩。若有胎儿窘迫且胎儿已成熟则应当机立断终止妊娠,且以剖宫产为宜,因为经阴道分娩会增加胎儿缺氧程度。有报道妊娠胆汁淤积症经积极主动的处理,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。有人研究认为这种致痒物质就是胆酸,因为大剂量胆酸可以诱发人类瘙痒,但目前尚未发现皮肤
[详细]
有典型妊娠胆汁淤积症临床症状的患者,根据实验室检查,icp诊断并不困难。诊断icp需排除其他能引起瘙痒、黄疸和肝功能异常的疾病。若患者出现剧烈呕吐、精神症状或高血压,应考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和子痫前期;转氨酶水平轻、中度升高应考虑妊娠合并肝炎,尤其是妊娠合并慢性肝炎。血清胆酸(胆汁酸)测定是诊断icp最有价值的方法,也是icp最主要的特异性证据。
[详细]
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身体是健健康康的,妊娠期女性更是希望孩子不会出任何的问题。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与妊娠有关的疾病,多发生于妊娠中、晚期,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,故曾有“妊娠瘙痒症”和“妊娠特发性黄疸”之称。生活上主要是不要暴饮暴食,不喝酒,不吃油腻的食物,多吃清淡的。以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低脂肪的清淡饮食为好,多吃新鲜蔬菜等。
[详细]
妊娠胆汁淤积症患者为高危妊娠妇女,为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,整体化、动态化、个体化的临床护理和极积有效地配合医师治疗工作,是必不可少的本职工作。妊娠胆汁淤积症患者行剖宫产术时,可根据患者的孕周和胎儿具体情况,新生儿接生者提前进入手术室进行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,本文由于抢救及时无一例发生新生儿死亡。对于准备阴道分娩的icp患者应加强动态观察。
[详细]